比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(3篇)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(3篇),供大家参考。

比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(3篇)

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,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。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,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?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,仅供参考,一起来看看吧

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篇一

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:
小数的产生,同学们很容易接受,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。而在小数的性质学习时,首先有的学生对“在小数的末尾添上“0”或去掉“0”,小数的大小不变”不是很理解,但在进行相关练习后,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。“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”这知识,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,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。

本单元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知识: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、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掌握不理想。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,小数点向左、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,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。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,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,原因是对相互改写“单位之间的进率”弄不清楚,所以就改写不准确,求一个数的近似数,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、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。

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、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,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,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。

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:比如(1)3.7------37,数变大,点移动一位,就是扩大10倍。10-----0.001,数变小,点移动四位,就是缩小1000倍。(2)把8.4扩大到它的( )倍是84。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,移动一位扩大10倍。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,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。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、向右移缩小,所以总容易混淆。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,比如3.253×100=,100有2个0,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。

小数和复名数:要求学生先找进率、写出进率,再确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。比如:1208米=( )千米 除以1000,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。÷ 1000

5.02吨=( )千克 乘1000,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。× 1000

学生练习时,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,感觉效果很好。

求近似数:要看清要求,是求近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。

比如

(1)保留一位小数:8.353 ,该题就是近似数,看十分位的邻居5,要进1,所以是8.4。

(2)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。408800000,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。

408800000=4.088亿。

(3)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。(保留两位小数)937540000,做该题时,要求学生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,再保 留两位小数。937540000=9.3754亿≈9.38亿。

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篇二

《数学课程标准》中指出:“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、实验、猜测、验证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。”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。旧课程认为课程是知识,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,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。而新课程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,同时也是经验,是活动,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,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。因此,在这节课的设计上,力争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、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,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,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。以下是我对这节反思

1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、大胆的重组、加深,通过证明推理题、计算推理题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了灵活的运用。注重学生的自己分析,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。

2、课堂上在与学生的对话和让学生回答问题时,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。

3、注重由学生从临摹书写到自主书写,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。

1、课堂的应变能力还需提高。对例三的研究时间过长,使后一阶段学生的思考时间较紧,由于时间关系,学生没有充分思考,虽然学生踊跃举手,但毕竟其他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。在今后备课中,继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,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。

2、板书还要精心设计。

3、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差异,如果在分析的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同伴互助,那么课堂的实效性将更充分体现。

反思是为了促进发展,反思是一种有思考的学习,是一种有理性的总结,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。今后每一节普通的课,都是我不断反省、审视自己,不断完善自己基本技能、提高教学水平的载体。

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篇三

几周之前,教导处通知4月2日将安排专家听我的数学课,一阵兴奋和一份紧张随之而来,今天终于迎来了专家,可那份紧张竟悄然而去。

早上一到校,和同事开了个玩笑:“怎么现在都不紧张了?”同事说:“不紧张很正常,因为麻木了。”回想起来,确实如此,我是昨天才开始准备这节课的,要是在以前,有这样的活动,我可能一周之前就着手准备了。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七个年头,也许真的麻木了。

我上的是五年级下册《分数的基本性质》,这是一堂概念课,是孩子以后学习约分、通分等知识的基础,我知道它的重要性。

一、概念课的语言一定要到位,重点一定要突出。比如这节课,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(0除外),分数的大小不变,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,课上,我的表述过于罗嗦,对于后半句“分数的大小不变”,突出的不够,、;
为什么是“0除外”,没有让更多的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,从而可能造成孩子对“0除外”理解不够深刻。再比如,在让孩子用正方形纸折出1/2后,我让孩子通过折找出与1/2相等的分数,并用等式表示出来,由于表述地不够清楚,孩子用等式表示时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。

二、备课不够充分。对于教案,我不熟;
对于课上发生的种种问题,备课时并没有作深刻的思考,导致课上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,我不能因势利导,作出有利于孩子掌握知识的合理指导。对教材不能很好把握,吃不透教材的用意。

尽管课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但从孩子作业情况来看,似乎还行,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,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,老师的课上的算不上优课,孩子却能掌握好知识?我觉得这与我让孩子长期坚持提前预习、并尝试练习有关。

课已上完,收获这些,也算不错,以后教学,再接再厉吧!

推荐访问:反思 性质 意义 比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(3篇) 2023年比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(三篇) 人教版比的意义教学反思